回向是一个佛教用语,指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识,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依佛法而言,回向可分为三种:1、回自向他 2、回事向理 3、回因向果
不管是念诵经,还是唱诵经,在进行完以后,都要记得回向。这个回向就是把你从经书中修来的功德分享给了别人,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你的功德翻倍,还能让回向的那个人受到很大的好处。那回向有多少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有毒回向:即使获得增上生安乐之善果,但因实执三轮(回向之境、回向之功德和回向者),未能于轮回中解脱,此为“有毒回向”。未依三殊胜(善念发心、无缘正行、无毒回向)摄持之一切善根皆为“有漏功德”,其异熟果仅为人天福报,非为解脱之因,当福报穷尽时,仍堕恶趣。故欲求解脱之行者,为避免此等有漏功德,应以三殊胜法摄持一切善行,使点滴善法亦汇入诸佛菩萨之功德海中,无漏形成解脱之因。
无毒回向:无毒回向分为“真实回向”与“随顺回向”两种。以三殊胜法摄持的一切善法功德称为无漏功德,此乃成就解脱之因。
真实回向:《慧海请问经》中曰:“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若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尽时,其水不消亡。同理,回向一切智智佛果大海之善法,在未证菩提前,此善根无腐朽,亦不唐捐。
随顺回向:我等以往所积累之善法,未来将要积累之善法,当下正在积累之善法,及诸佛菩萨无漏善法、一切有情有漏善法,聚集一体,为一切有情远离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速证佛果,故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和大恩根本上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能依文明观者,随文作观;不能明观者,先作观想、后诵回向文。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回向有多少种的相关介绍,在回向时大家也要认真、虔诚的进行回向,这样菩萨才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才能知道你的祈愿,才能帮你实现,大家回向时,要多多注意!
...查看更多
回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在修行完之后忘记做回向,这样我们的修行是不完整的,回向能够给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做回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回向的意义是什么吧。
回是回转,向是向着一个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修学的功德不要为自己,如果说为自己求福报、求长寿也能得到,那个利益太小了。佛教给我们,你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菩提」,回向菩提就是我们常讲的,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求人天福报,提升自己灵性。「回向实际」,实际是法性,我所修的一切,我只有一个目标,明心见性,这就对了。第三个是「回向一切众生」,众生很苦,我要有福报,应当与众生共享。这个回向不是口头的,我们今天回向全是口头的,所以回向的功德利益太小了,太微弱了。应该怎么回向?我有财富,我的财富拿出来跟这些贫穷的人分享,这真回向。有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
大家念完佛后会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这并不是说以我们念佛的功德,来回向给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到时候来迎接我们。我们是回向给十方法界所有众生,包括六趣四生三途,平等无冤亲、无亲疏的差别。不管有缘无缘,不管跟我们亲或不亲,我们都平等回向给每一位众生。因为我们是大乘法门,大乘就是要利益他人、利益所有众生。
“愿以此功德”,念佛一定有功德啊!一句有一句的功德,两句有两句的功德,句句都是无上的功德。有这个功德能够回向给十方众生,所以叫做“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我们这个法门的菩提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心,现在共同发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念佛的人即使没有特别念回向偈,这样对祖先、历代宗亲、冤亲债主,有回向的功能吗?有。本来念佛,即使不知、不求,也自然具有超渡祖先、庇荫子孙的功能,能够化解冤亲债主,是可以不必特别对我们的祖先、子孙回向的。但因为我们是大乘法门,我们的心愿无量,就以这短短的一首“回向偈”,将心愿表达出来。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回向的意义是什么,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学习到了很多。回向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记得做回向,并且还要用心去做,这样才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回向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大回向,一种是小回向,不管做什么回向,只要我们认真的去回向,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功德。那你知道有毒和无毒的回向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有毒和无毒的回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学习,这样我们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帮助。
回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回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真的去回向,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福报,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功德。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回向的功德是什么吧。
我们念经、打坐、做功德、闻法……为什么要回向?就是将自己所得到的功德,回向、布施、分享给所有的众生、亲友、怨家、冤亲债主、法界众生,让大家都能够消除业障,离苦得乐,与无量无边的众生结缘,这种心要慢慢培养。时间久了,自然而然我们心心念念利益众生的念头、念力就会越来越广。
不能老是觉得,我听了一句佛法是别人没听说过的,或者我今天有一个什么心得别人理解不了,好像很神秘一样,觉得自己比别人要高出一等一样,这就不是一种回转归向法界众生的一种心态。我们所得的、所拥有的好的东西应该愿意让大家都能够得到,让我们所有的善愿、善行、善举、善法不断增长广大,应该愿意布施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时间长了,我们对其他众生就自然而然不会有怨有仇、也不会发嗔心,因为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着眼、来着手、来用心。
我们不愿意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受苦,我们希望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得到快乐,我们不愿意跟任何众生结怨、跟任何众生有违缘。如果有违缘,都要去忏悔。如果我们常常去串习这样一些概念,我们就可以少花功夫去专门对治嗔心、慢心、怀疑……如果不这样,那要对治怀疑和慢心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把我们所有的心变成佛菩萨的一种平等心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必须要有和光同尘的一种心理,要有回向法界众生的一种心理。
我们凡夫修功德不知道回向,就是因为我执非常坚固,做了好事想占为己有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害怕我的这些好事回向后就变成别人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回向就如同我们点了一把蜡烛一样,即便再多其他的蜡烛来承接这个光明,蜡烛本身的光明也不会减少,它只会不断地增长广大。
所以说在我们修行完之后,一定要去做回向,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功德,并且还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好处,对我们的修行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使我们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回向”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的道场里,每天做过早、晚课诵后,必定要“回向”。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