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闻乘

"

声闻乘是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声闻乘——佛教三乘之一

声闻乘——佛教三乘之一

声闻乘基本信息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声闻乘之声闻

声闻,梵语s/ra^vaka,巴利语s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意译作弟子。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解释声闻之名义有三,即:(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佛之声教而悟解得道,称为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十地经论卷四说,我众生等,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称声闻。(三)就化他之记说而释,如法华经卷二信解品载说,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称声闻。

声闻乘之声闻

此三释中,前二者为小乘之声闻,第三则为菩萨,随义而称为声闻。 声闻原指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三乘之一。即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思二惑而次第证得四沙门果,期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盘者。声闻乘,乃专为声闻所说之教法。声闻藏,则为阐述其教说之经典。 于诸经论中,声闻之种类有二种、三种、四种、五种之别。据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载,有:一向趣寂声闻、回向菩提声闻等二种声闻。入楞伽经卷四载,有:决定寂灭声闻、发菩提愿善根名善根声闻、化应化声闻等三种声闻。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三有:变化声闻、誓愿声闻、法性声闻等三种声闻。世亲之法华论卷下则将声闻分类为决定声闻、增上慢声闻、退菩提心声闻、应化声闻等四种。

声闻乘之声闻

另据法华文句卷四上所举,将声闻类分为五,称为五种声闻,即:(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道熟而证得小果。(二)退菩提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然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三)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度化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现声闻之形,以劝诱小乘,令入大乘。(四)增上慢声闻,谓厌离生死,欣乐涅盘,修习小乘而以得少为满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五)大乘声闻,谓以佛道之声,令一切闻者不住于化城(喻小乘涅盘),终归大乘实相之理。以上所举,皆基于大乘教义所作之分类,然诸部阿含经典及发智论、六足论等诸论之中,则不持此等说法,彼所谓之声闻,仅指上述之趣寂声闻一种而已。此外,声闻一语,于阿含等原始圣典中,兼指出家与在家弟子;然至后世,则专指佛教教团确立后之出家修行僧。

...查看更多
声闻乘:四果是什么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声闻乘的证得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声闻乘的证得

瑜伽六十四卷五页云:声闻乘证得者:谓先受归依,乃至沙门庄严,为依因故;有五种证得。一、地证得,二、智证得,三、净证得,四、果证得,五、功德证得。地证得者:谓有三地。一、见地,二、修地,三、究竟地。智证得者:谓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此后所得世俗智,八、尽智,九、无生智。净证得者:谓四证净。果证得者:谓四沙门果。功德证得者: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神通等,如是一切,应知如前已广分别。又声闻乘证得因者:谓得世间离欲之道,顺解脱分顺决择分所有善根。

声闻乘的证得

二解:显扬六卷十页云:声闻乘证得者:谓初受三归,乃至依止闻庄严故;得五证得。一、地证得。二、智证得。三、净证得。四、果证得。五、功德证得。地证得者:谓得三地。一、见地。二、修地。三、究竟地。智证得者:谓得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此后所得俗智。八、尽智。九、无生智。净证得者:谓四证净。果证得者:谓四沙门果。功德证得者: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神通等功德。复次声闻乘证得中证得依止者。谓先修世间道离欲,次修顺解脱分善根,后修顺决择分善根。

...查看更多
声闻乘法门

1、资粮道(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产生信奉声闻乘或独觉乘之心,获得脱离轮回之成就者可进入资粮道。所生信奉二乘之心基二对轮回之“三苦”的透彻领悟,认识众生在“三苦”中休无止的煎熬。修习者开始大量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阶段就是资粮道。资粮道分为三品,称上品资粮道,中品资粮道,下品资粮道。

声闻乘:五道是什么


2、加行道(识“空”)当修习者获“修为所生超凡智慧”成就时进入加行道。修习者用所得“止观双运三摩地”可以识得万事皆空,即识“空”。进入加行道,可引导意念使之集中于“四圣谛”及其十六法。声闻乘和独觉乘的信徒,各自要据其对“空”的理解,将意念集中于“四圣谛”及其十六法。加行道分四位,称为加行道暖位、加行道顶位、加行道忍位,加行道世第一法位。

声闻乘:五道是什么

3、见道(见“空”)修习者观想“四圣谛”及其十六法的结果是初次直接体验“空”之本性,此时即进入见道。“空”性的体验,依据声闻乘信徒和独觉乘信徒和独觉乘信徒观修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在体验“空”之本性时,修习者必须从根本上弃除属于“三界”(即欲界、无色界)的一百一十二种烦恼,弃除烦恼即为体验“空”之本性的过程。见道又可细分为十六位,称为“十六智忍”。到达见道的修习者即被称为“圣者”。

声闻乘:五道是什么

4、修道初次体验“空”之本性后,声闻乘和独觉乘的信徒根据各自的观想方式,反复观想以证得“空”之显现,及至于观想到在修道阶段使已身从诸烦恼中解脱。这种观修称为九品修道第一种之上品。九品修道分下品修道三品、中品修道三品,上品修道三品这九品。每品皆修断一种烦恼一种烦恼,称九品修断。九品修道的最后一品称为“如金刚三摩地”及第这一品,修习之静如同坚实、稳固、辉煌之金刚石。5、无学道九品修道修到最后一品,“如金刚三摩地”并证得断证即入无学道。无论声闻乘和独觉乘的信徒获阿罗汉位(包括声闻阿罗汉和独觉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成就

...查看更多
声闻乘:四谛概说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大事,则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四谛中的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声闻乘:四谛是指什么

四谛中的第二条真理是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说众多痛苦的因,能招集众多生死苦果,故名为集。四谛中的集谛内涵简单地说来,就是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此三种根本烦恼即是造成一切有情众生痛苦之因。四谛的集谛所解释的就是这三种根本烦恼的性质,以及如何由彼而生死轮回之事实。轮回说和十二因缘说紧密相连,所以集谛又以十二因缘为主体,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

声闻乘:四谛是指什么

释迦牟尼不单指出了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这就是四谛中的第三条真理 --- 灭谛。四谛中的灭是梵语「涅槃」的意译,梵文和巴利文认为涅槃是熄灭、止灭或吹灭的意思,表示火的熄灭。贪、嗔、痴被佛教视之为三毒火。在圣者的眼界中,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这三毒火燃烧,无刹那之安息。圣者能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这种解脱境界称为涅槃。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槃却可以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因此,他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声闻乘:四谛是指什么

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一些方法,这就是四谛中的第四条真理 --- 道谛。四谛中的道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释迦牟尼借此词来说明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就必须修道。佛祖在初转法轮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的是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低级、平庸、无益的凡夫之道;另一个极端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这是痛苦的、无价值的、无益的。佛自己都曾尝试过这两种极端,深知其无有实益,才由亲身的证验,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中道一般称之为八正道,佛献身说法49年,几乎在他的全部教诫中都牵涉到这一道谛。他以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措辞,对不同的人宣说这一真谛。除八正道外,后来又增加了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合称为七科三十七道品。

...查看更多
结语

声闻乘: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 声闻乘 。声是言教的意思,听闻佛的言教,悟四谛之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简单地说就是听闻佛法,明白和学会了佛教的最基本的四个教义,这种人证得的果位也成罗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