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鲁派一般指布鲁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它是布顿·仁青珠(1290——1364)创立的一支小宗派,故有人提出布鲁派没有形成一支宗派,而只是一种学派。夏鲁派的寺庙除了夏鲁寺外,在西藏自治区的尼木县境内也有一座布鲁派寺院那若寺,但规模很小,在藏区没有什么影响。布鲁派作为一支宗派,已没有任何宗派势力,但作为一种学派,不少僧俗还会时常谈论它。
相信很多的师兄很少有人只听说过夏鲁派的,这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很小的派别,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夏鲁派的发源地--夏鲁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夏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甲措雄乡夏鲁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座后藏名刹,为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其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别具一格,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夏鲁寺坐西朝东,村落围绕寺院修建。民居大门朝各个方向随意开设,户与户之间相接毗邻,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街道。村落与夏鲁寺长期以来形成的总体建筑布局为两个相连的矩形,田地分布在寺院与村庄周围,古时夏鲁村与寺院均由厚重的石砌围墙圈起。夏鲁人形容夏鲁寺的建筑平面为盛装粮食用的“升子”,村落与僧舍的总体布局为筛选粮食用的“大铁筛”。
夏鲁寺平面为长方形,坐西朝东,整体建筑由土石木结构的外墙圈起,南北对称,东西轴线分明,占地3300平方米。大多数建筑由以石为基础的藏式夯土墙体和汉式琉璃重檐歇山顶组成,部分为阿嘎土铺设的平屋顶。总体建筑由前庭和佛殿分成均匀的两部分。
前庭中间空地东西28.4米,南北25.9米。东面与南面由一个二层结构的回廊贯通并连接佛殿。北面由两部分组成,东侧为房屋,中间一层为讲坛,二层为民管会办公室,西侧由通向佛殿的一个二层结构的回廊组成,回廊的一层向西延伸形成通向二层佛殿的歇院,歇院中修建有石砌的台阶,回廊二层的西侧与佛殿的入口处连接成平台,东侧连接民管会办公室。前庭的回廊周围整齐地分布着僧侣的住所,中央为天井。北面西侧回廊的背后又修建有院落,院落内是厨房,院落的东侧通往寺外。
佛殿总体平面结构东西形成一个“凸”字形,建筑正立面中间的底层护法神殿、二层般若佛母殿、三层东无量宫佛殿为凸出部分,四周以集会大殿为中心呈放射状紧密分布着其他佛殿。
夏鲁寺现存佛殿一层11间,按藏传佛教右旋朝佛的习惯依次为护法神殿、新建护法神殿、甘珠尔殿、释迦佛殿、马头金刚殿、三门佛殿,其余四间佛殿由于损坏严重常年关闭或作为堆放杂物的仓库使用。这些佛殿共同组成一层的矩形平面,中间形成带有天井的集会大殿,集会大殿内的佛殿周围又形成一个环绕各佛殿的二层封闭式转经道。
二层佛殿9间,依次为般若佛母殿、丹珠尔殿、南无量宫、罗汉殿、西无量宫、知己具乐殿、北无量宫、无量寿殿以及西南角罗汉殿北侧的一间房屋。般若佛母殿、丹珠尔殿、罗汉殿、知己具乐殿等佛殿因损坏严重常年关闭或当作仓库使用。东无量宫佛殿是三层上唯一的佛殿,也称布顿佛殿。由于底层的护法神殿高度较低,导致二层般若佛母殿大大低于二层中的其它佛殿,使修建在般若佛母殿上面的东无量宫佛殿做到了与整体建筑高度一致。二层佛殿建筑的中央部分是突出的集会大殿的天井,各个佛殿外均建有相互连接的开放式回廊,所有回廊的顶部形成相互连接的平台。般若佛母殿外的回廊顶部,就是进入三层东无量宫佛殿的地面平台部分。二层佛殿的背面建有一个封闭式转经道,修建在集会大殿转经道的上面。转经道北侧与西侧的墙壁上,保存有14世纪古相·益西贡噶出资绘制的壁画。按藏传佛教右旋的习惯,三层的东无量宫佛殿南侧的一间小屋为转经道入口,经入口下几级台阶便进入了转经道,走完转经道由二层北无量宫与无量寿殿之间的出口中走出。转经道三层一端的入口高于室内地平,二层一端的出口高于室外地平,二层转经道还起着支撑夏鲁寺琉璃屋顶的作用,厚重的外墙顶端架设托木支撑起琉璃重檐歇山顶的下半部分,形成了夏鲁寺建筑中的独特现象。
夏鲁寺建造者为了追求建筑的整体对称,在并不十分整齐的原建筑基础上,对底层做了加固与增加支撑物以后,又加筑了二层建筑。因此,楼梯部分的建筑构造在视觉上造成了极不舒服的感觉。通往二层的楼梯是由石头垒建在建筑外部的台阶,护法神殿内通往二层的楼梯间常年关闭,至少是由于无法采光的原因。新的大门被改建在集会大殿右侧,门内侧的壁画风格足以证明新开设的门是14世纪建造者们所为。各个佛殿的大门与许多通道巧妙连接,满足了藏传佛教连续右旋进行礼佛的宗教习惯。直至朝拜者从二层一端的转经道走出,一场宗教与艺术的洗礼才算完成。夏鲁寺整体建筑中室内与室外地平落差很大,进入每一座佛殿,都要上下起伏于很多的台阶。面积很小的觉康佛殿与马头金刚殿内各有四根粗大的柱子,集会大殿中央用36根柱子形成柱网,支撑起二层建筑,十分无奈地留了一个采光并不良好的天棚。
公元14世纪,夏鲁寺几乎成了后藏佛教文化的中心,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学者与名流,著名的宗喀巴大师也在其中。这些前来求师问学的僧侣们不仅带走了佛学知识,更被夏鲁寺的建筑艺术所震撼,不经意地传播到西藏各地。夏鲁寺建筑艺术是那个时期西藏独一无二的,在形成较晚的格鲁派寺院建筑中,汉式屋顶与集会大殿都借鉴了夏鲁寺藏汉建筑的艺术风格。
上面就是关于夏鲁派发源地和根本道场的介绍了。每天修行佛法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若是能够坚持下来的话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修行佛法只是三分钟热度,我们不要这样。
...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寺庙是夏鲁派寺院夏鲁寺,说起夏鲁派,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夏鲁派也是藏传佛教的流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大师布顿·仁钦朱(1290--1364),因此又被称为布顿派。
夏鲁寺,西藏日喀则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位于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的加措区夏鲁乡。
夏鲁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新生嫩叶",由喇嘛吉尊西绕琼乃创建于宋朝(960—1279),随后他在这里传播佛经,使寺庙开始兴旺起来。到14世纪时,夏鲁寺成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座寺庙,在该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寺中可容纳2800名僧人,并曾以夏鲁寺为中心,形成夏鲁教派,不过该派没有对藏传佛教产生过大的影响。
布顿大师住持夏鲁寺的时候,曾于1333年大兴土木,对原寺加以扩建维修,元朝皇帝给予大量资助,并派去了汉族工匠,因而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与主殿对称,两侧各有耳殿.殿顶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翘首飞檐,如翼如飞,全然汉族建筑风格醒目的红墙,坯石垒砌,殿堂紧连,又具有藏式建筑特点。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可以使人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
夏鲁寺由夏鲁神殿和4个扎仓组成,现今4个扎仓已成为民居,散布于神殿的周围。神殿上下有大小49间房子,占地1500多平方米。底层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八大弟子塑像,两边的经堂内分别供奉着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第二层是汉式的四合院建筑,正面神殿供奉释迦牟尼和布顿仁钦珠的塑像,左右配殿昌坛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罗汉。夏鲁寺的壁画年代久远,因此欣赏价值很高。其中,许多人物和动、植物都带有汉地的风采。回廊上也绘有壁画,有内容丰富的坛城,还有传统的吉祥图案。
遇上心诚面善的施主,寺内老僧会拿出传世几百年的的寺宝给你看。那宝贝共有4件,一件是檀香木拼成的经板,一件是铜坛封装的圣水,一件是西绕炯乃用来洗脸的石盆,还有一件是刻有六字真言的奠基石。那檀香木经板是用108块小木板拼成的,能用不能折,折则不能合,据说有700多年历史,讨一张用这块经板印刷的经文,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收藏。那铜坛里的圣水用红布盖着,还有封条,内盛世界上最洁静之水,12年方能换一次,据说能洗净108种脏污。那石前白后黑,当地藏胞视为天上掉下来的“宝石”。
上面就是关于夏鲁派寺院夏鲁寺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而且我们平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也是可以去看一看佛教的殊胜古迹。
...查看更多
藏传佛教中,除了格鲁、萨迦、宁玛、噶举等大的教派外,还有一些小的派别,比如今天介绍的夏鲁派。它是由著名的佛学大师布顿·仁钦朱(公元1290年—公元1364年)创立。
布顿大师于公元1290年(藏历阳铁虎)年3月24日出生于离绰浦不远的下麦衮乃衮波寺。自幼就能熟练的背诵经典,被誉为神童。多次接受其祖父宁玛派大师楚臣贝桑波的灌顶,又在绰浦巴处接受四次完全的胜乐曼特罗灌顶,受持明戒,成为一位深得密咒真谛的持金刚者。
三十岁前,是布顿大师他不仅遍修显密,取得巨大成就,且对西藏佛教的主要宗派,如萨迦、宁玛、噶举、噶当、希解、觉域的主要教义、教规都曾作过潜心的修习。对三藏经典烂熟于胸,在经典、理论方面达到了学新、去讹、解惑的境界。
元仁宗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布顿大师受日喀则地方封建主夏鲁孤香·扎巴坚赞的邀请,担任了夏鲁寺第11任堪布,时年31岁 。他在夏鲁寺先后建立了密教学院和显教学院,在离夏鲁寺西南几公里以外阿底峡尊者修行过的日普山上修建了德钦颇章。
布顿大师于每年夏季和冬季法会上讲解显教经典,春季和秋季法会上讲解密教经典。他建立的教育体系还影响到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在夏鲁寺学习期间,曾在多位布顿大师的弟子门下求教,学习了布顿大师关于时轮金刚法以及密教灌顶仪轨的著作。
公元1322年,布顿大师撰写了藏传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善逝教法源流》,也称《佛教史大宝藏论》,俗称《布顿佛教史》 ,是藏族高僧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的佛教教法史,也是西藏早期难得的佛教编年史,对佛教在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弘传,以及各派的教义、传承、发展、高僧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是最权威的专著!
布顿大师担任堪布期间,经常为弟子讲经解论到深夜,当时的夏鲁寺,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求学这,寺内常住僧众达到4500多人,再加短期求学者,总人数超过7300人。不仅是大师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夏鲁寺的黄金时代。
夏鲁寺创立于1040年,位于日喀则市东南26公里,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提及的是,夏鲁寺是现存唯一保留元代汉地建筑风格的西藏佛教寺院。
布顿大师的出现,使夏鲁寺成为西藏境内时轮金刚的最大传习基地。夏鲁寺的这件铜镀金时轮金刚造像的供奉,不是偶然的出现与一种简单的巧合,而与该寺独特的教义传承有着密切关系。
夏鲁寺的发迹主要原因是得到元朝和萨迎派的扶植,但成为卫藏的一个教法中心,则主要归功于布顿大师的学问和德行。因此,后世有人将布顿及其弟子创立的教法称为布顿派,而不称为夏鲁派。
与萨迦班智达、八思巴等大师不同,布顿大师不愿涉足政事。公元1344年,布顿大师婉言谢绝了元顺帝妥欢帖穆尔派遣金册使者迎他入京的邀请。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集校、厘定臧文大藏经《丹珠尔》上,经他亲手增加的经论就有近1000种。布顿大师完成《丹珠尔》的编集,赢得了各界的尊崇和爱戴,他的名字前被冠以很多尊贵的称号,如“遍知一切的布顿·仁钦珠”、“至尊夏鲁巴”、“遍知一切布顿大译师”等等。
上面就是关于夏鲁派的创立介绍了。我们平时可以去礼拜佛菩萨的,而且现在的很多寺院都是在宣扬佛法的,我们也是可以去参加一些法会的。
...查看更多
我们都知道,人非圣人,心存杂念也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心无杂念,但是可以让杂念少些。其实现在很多的人都是有这个疑惑的,这个是需要自己很大的努力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们来看看。
一个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候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样越是这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
上面就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了。生活也如此,你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心里就需要舍弃、放下一些不该执着的东西,这样子才可以去学习和接纳新的事物,人生才会不断积极向上,越活越精彩!
...查看更多夏鲁派,藏传佛教的一个分派。夏鲁派原是中兴律学的嫡派,后来遍学藏派佛学。布敦于31岁时住中国夏鲁寺,传法盛极一时。从此流传这一教派,名夏鲁派。